文/杨兴东

正可谓“路灯是最好的警察”,在教材编写环节更多引入公众意见、接受公众监督,方能经得起历史和现实检验。
近期,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,教育部于5月28日晚作出回应:一、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,重新组织专业力量绘制教材插图,确保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新教材,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严格审核把关;二、教育部立即部署对全国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排查,重点是教材内容、插图等,发现问题立即整改,确保教材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,弘扬中华优秀文化,符合大众审美习惯。
教材编写无小事,承载教育大乾坤。这一次,不少网友发现人教版小学教材“插图人物眼神奇怪、毫无美感”“儿童穿上了疑似星条旗服饰”,有的教辅封面甚至出现了“侵华日军军机”。教育部果断出手,这是对民意及时正向的回应。

一个人的成长之路,青少年阶段最为关键。以往,我们的小学教材插图设计中人物形象、场景充满了美感,诸如孩童欢快堆雪人等插图,给几代人留下深刻印象。教材插图设计本就应该遵循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、符合大众审美习惯的原则。期待重新设计后的教材插图,回归这样的良好传统。
当然,此次插图事件敲响了教材出版导向与质量的警钟。近年来,一些教材频繁出现问题,屡遭各方诟病。站在百年大计的高度,校准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导向,对现有教材展开系统性排查,可谓正当其时。
诚如教育部强调的那样,“畅通中小学教材问题快速反映通道,欢迎社会各界随时提出意见建议”,教材使用面向的青少年群体极其庞大,除了按照一定的制度审核把关以外,在更大范围内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,尤为必要。正可谓“路灯是最好的警察”,在教材编写环节更多引入公众意见、接受公众监督,方能经得起历史和现实检验。
来源:经武门论道
责编:陈玮
来源:湖南教育电视台